厦门大学的财务学怎么样
厦门大学的财务学属于管理学院。
2008年底设立了财务学系。该系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科研成果丰硕、教学科研条件先进,并拥有以著名财务学家吴世农教授为代表的财务学系学术带头人团队。
该系按“财务管理”和“投资学”两个方向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国际化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能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和企业从事会计、财务分析等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厦门大学会计学系专业怎么样呢
厦门大学会计系自1924年创办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教学科研条件优越、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全国重点学科。
它是全国第一批的硕士和博士点之一、是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骨干学科和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的支撑学科,也是厦门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它不仅在我国会计学界处于一流水平并享有盛誉,并且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厦门大学会计系拥有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吴水澎、曲晓辉教授等14位博士生导师,有21位教授、9位副教授。
在43位教师中,有28位获得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梯队。 建国以来,厦门大学会计系已经培养本专科生5000多人,硕士400多人,博士108人,博士后12人,其中有中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和博士、第一位台湾籍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第一位外籍会计学博士、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和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第一位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经过几十年的学术积累,厦门大学会计系形成了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格,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宽广豁达的学术风范。尤其在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方法、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告、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战略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公司资本结构优化、会计政策、物价变动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审计基本理论、管理审计、股权投资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学术成就得到了同行专家的普遍认可。在《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的中国会计学界学术带头人排行榜中,老、中、青三代会计学术带头人之首的荣誉均众望所归地给予了厦门大学会计系,这不仅是厦门大学会计系辉煌历史的见证,也是厦门大学会计系面对新世纪继续前进的鞭策力量。
厦门大学会计系设有会计学专业(国家教育部首批重点学科),下分会计学方向、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和国际会计方向。 会计学方向以培养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培养能在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和企业从事会计、财务分析等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等。 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经全国注册会计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设立,以培养注册会计师为目标,培养能在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咨询业务,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和企业从事财会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电算化会计和审计、财政金融学等。 国际会计专门化以培养国际通用注册会计师为目标,必修课按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等国际会计组织的考试框架设计,采用全英文教材,并强化有关业务课程。
该方向培养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审计、咨询业务,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和企业从事财会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会计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管理用财务信息、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与控制、财务报告、审计、税法、管理信息系统、高级审计、业绩管理、战略规划、高级财务报告、高级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和审计等。
我系与国外各所知名大学拥有合作关系,以上各专业方向学生在学期间如表现优异,均有可能获得赴境外大学交换学习或海外实习的机会。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表明:会计人才是最为紧俏的几类人才之一。
厦门大学会计系热烈欢迎有志于会计事业的青年报考。
厦门大学:财务学系简介
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 Accounting Studies, IFAS)是国家“985工程”全国唯一的财务与会计创新基地,致力于世界同行认可的财务与会计原创性研究和国际化教学。
自2005年建院以来,研究院以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为依托,以全球视野广纳贤能,已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及中国香港和内地著名高校陆续引进优秀青年学者。 参考资料: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研究院简介_http://ifas.xmu.edu.cn/cn/about/2/。
厦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有哪些
"技能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 大学英语Ⅰ 大学英语Ⅱ 大学英语Ⅲ 大学英语Ⅳ 英语听说Ⅰ 英语听说Ⅱ 英语听说Ⅲ 英语听说Ⅳ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技能选修课" 技能选修课学分分布 应用文写作 普通话训练 有效的时间管理 课程组A 公关语言艺术 社交礼仪 商务沟通与人际关系 课程组B 英语口译 实用日语会话 课程组C 网页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实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习与实践" 军事训练 教学实践Ⅰ:会计模拟Ⅰ 教学实践Ⅱ:会计模拟Ⅱ 教学实践Ⅲ:会计模拟Ⅲ 毕业实习(会计) 毕业论文(会计)"通识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军事理论 大学语文"通识必修课"。
厦门大学会计专业怎么
很好,全国唯二的财政学基地,另外一个是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财政系介绍 厦门大学财政系源于1928年的“银行学系”,1951年设立了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
1981年开始招收财政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财政学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了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
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惟一的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点,2001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2004年成立了厦门大学劳动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劳动经济学科被评为福建省惟一的重点学科点。
财政系设有财政学(含税务)、公共经济学、资产评估、劳动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六个博士点和六个硕士点。 财政系的本科专业有财政学、税务和网络经济学。
在校学生规模1050人,其中博士生96人,硕士生193人,本科生761人。系主任为陈工教授。
1.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 本系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3人,其中教授10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9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占50岁以下教师的80%。
这是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整,群体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老一辈的学术带头人邓子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在我国财政经济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张馨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青年财政学专家,邓力平教授、杨斌教授是全国著名的税务专家。
2.科学研究水平高、成果丰硕 本系拥有强大科学实力。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财政基础理论、税收理论与政策及公共投资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国家分配论"的形成和发展,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从而在财政理论研究上处于全国的前列。 近十年来完成省部级以上科学项目55项,出版专著48部、教材50部,发表了数百篇重要论文。
获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奖励60多项,多项成果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上也取得了相多丰富的成果,五年来,已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获福建省精品课程立项2门,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立项1门。
3.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并重、成效显著 本系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目标,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的要求,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如第一届博士生董大胜博士现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第一届硕士生何立峰现为厦门市市委书记。 财政系毕业生就业面广泛,系友在财政金融界有广泛的影响力。
1987年至今已培养财政学博士110名,硕士220名。 4.科研教学设施精良、条件优越 本系大力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自1987年以来,先后投入885万元加强学科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国内高校领先水平的硬件设施,如投资300余万元建立的财税模拟教学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多煤体教学系统,开设了财政学、税收学、电子商务等网络课程。
同时,拥有世界第二大信息咨讯企业美国桥讯?德励公司提供的世界先进财经信息实时卫星接收系统和一流的信息数据库可供利用,所有设备均通过光纤联接教育科学网和国际互联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5.学术交流积极广泛,国际国内影响较大 本系注重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海峡两岸学术会议3次,国内重大学术会议5次, 10余人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先后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前来做访问学者。本系多位中青年学者曾在美、英、加、澳等国大学留学、工作或进修,并与这些国家的教学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
2004年以来,已与德国玛格德堡大学、台湾逢甲大学财税学系、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财税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