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协议书 违约金
1、办完违约手续,可以重领就业协议书。但是各个学校政策不一,有的还要公示一段时间再给新的协议书,最好先去学校就业部门问清楚比较好!
2、就业推荐表用处不大,不要也罢!
3、如果你办完了违约手续,和新单位签订了新的就业协议,自然是派遣到新单位,派遣证也是到新公司;如果没有办完违约手续,那还是派遣到原单位。
4、就业协议书的违约金若有约定,还是要缴纳的,这一块MS和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不一样,不能等同理解。
5、劳动合同和就业协议没有直接关系,你只有和某家单位建立了用工关系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2.就业协议书的违约金问题
你的问题较多,先帮你解决一些吧。
如果就业协议中是有违约金的相关条款的,就需要付违约金。因为就业协议书是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合约。
如果你不交的话,公司有可能会压着你的档案,当然,是不会给你交到档案托管中心的,也就是说你的档案的安全性会出现极大的威胁。所以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安全。
建议与单位协商,出具正规的解约证明,以助于及时补办协议及报到证。至于用撑的方法,建议不要尝试。
因为你与单位之间的协议本就不稳定,如再继续观望,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麻烦。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如有需要可再联系。
祝顺利。
3.关于就业协议违约金的问题
简单回答下:
1、大学生就业协议书 中约定的双方责任和权力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截止于你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时。
2、也就是说现在约束你的不是“大学生活就业协议书”,而是你和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3、如果你未和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未到该单位报到,你是违反了“就业协议书”的约定,要赔2000元;签订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的约定即已终止,你只需要履行劳动合同的责任和义务,赔实习期的工资。
4、签于该单位是小国企而且拖欠工资,在诚信方面恐怕有问题,建议你和单位沟通时候注意策略,防止对方不讲道理,拿你的档案来卡你。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祝顺利!
4.违反第三方就业协议书 违约金
就业协议书,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也是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的重要依据。
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各方应严格履行协议,任何一方若违反协议,应承担违约责任。所以,想要违约,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到原签协议书的单位办理书面同意的解约函(盖单位公章)。第二步:向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阐明解约理由),并附上单位及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解约函,交招生就业办。
第三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审批换发新的《就业协议书》。实践中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如果能够得到谅解,属于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以免除违约责任。
办理步骤同上。
5.大学生就业协议书中,约定的违约金是否有效
一般认为是有效力的,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是有一些争议的,简单回答如下:
就业协议法律性质属于预约合同性质,不是劳动合同本身,签订就业协议时各方当事人就明确就业协议不同于劳动合同,签订就业协议是为了将来签订劳动合同,大多就业协议的备注栏里就明确约定:“甲方到乙方报到双方当即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毕业生违反就业协议会对用人单位产生损害:用人单位往往为录用一毕业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同一旦毕业生因某种原因违约,势必使用人单位的录用工作付之东流,并可能错过招聘最佳时间段。因此违约金的约定主要是为了赔偿用人单位招录的费用。
6.就业协议违约金
如果学校没有盖章的话,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详细就业协议要求如下:
l、违约责任及毕业生违约的后果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签署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则违约方应向权利受损方支付协议条款所规定的违约金,从实际情况来看,就业违约多为毕业生违约。
毕业生违约,除本人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外,往往还会造成其他不良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1)用人单位花人力、物力财力,参加人才交流会等,做了大量工作,录用人员的后期工作已考虑、安排,一旦违约,一切工作付之东流,全得另起炉灶,造成工作被动。
(2)用人单位往往将毕业生违约当成是学校管理不严,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长期合作关系,由于对学校怀疑,以后可能不会再到学校挑选毕业生。现在买方市场竞争激烈,没有需求,也就没有毕业生的就业。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将成培增加,学校作为签字方之一不会为极个别人的利益影响到明年乃至今后就业工作的整体利益和声誉。
(3)对其他毕业生有影响。一个单位,你不去,别人可以去,用人单位不录用你,完全可录用别人,录用你,就不能录用其他毕业生,日后违约,当初想去的毕业生也不一定能补缺,造成信息浪费。高校大学生应是讲诚信、讲法制的践行者, 因此学校再次强调毕业生在签约过程中要做到慎重选择,认真履约。
2、对违约毕业生的处理规定
"违约"特指"三方签约",学校强调毕业生要讲诚信、讲法治、认真履约。但毕业生一旦违约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在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并交纳违约金后才可重新签约。毕业生违约时,必须办理完毕与原签约单位的解约手续(有原签约单位的书面退函,交纳完毕违约金),然后将原协议书上交还招生就业工作处,并换取新的协议书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就业协议书主要两个作用,一是规范公司和学生的行为。二是户口、转档用。而实际上第二个作用才是主要的作用。如果单位不能解决户口,实际上就没有权利签就业协议书,如果签了,只会让学生浪费申报户口的机会!!
更大的麻烦是:提出不给你办户口却要和你签就业协议书的要求的单位,往往是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制度一无所知。
7.大学生就业协议书与违约金
那个2万违约金是针对毕业正式工作前的还是正式工作后的?
毕业前的话,一般数目是几千,违约的话是要交的,也就是说协议是有法律效益的,不过你这个好像太多了,可以咨询下专业人士
若是毕业后的,比较出名的就是比亚迪的本科生2万,研究生2万5,新劳动合同法认为这个辞职(签了正式合同上岗后)违约金是不合法的,比亚迪今年已经取消了,以前有打官司的,学生有输有赢吧
违约后,需要签约单位开 证明证明已经取消签约,然后拿着证明到学校重领协议书,我们学校是这个样子的,具体情况你可以问你老师
至于影响,有一个方面,要是那公司办事效率低,给你拖着让你拿不到新协议书 ,而你看中的公司又不等你。。。会很麻烦啊
所以说,协议还是要很慎重啊!
祝好运罗!
8.关于就业协议书违约金的问题
签订“三方协议”注意事项 1.正确区分协议期、试用期和见习期这三个时期,这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权益维护。
协议期:是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开始,一直持续到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或者双方终止协议为止。在协议期内,双方已经确定了工作意向,但未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
试用期: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的时间应在试用前,而不是试用合格后。过去一些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试用期内,往往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
一旦试用期满,就找种种借口辞退。根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与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一致。
合同中约定了见习期的,不再另行约定试用期,毕业生见习期为6个月至12个月,自报到之日起计算。 2.就业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3.填写用人单位名称时,务必注意,它与单位的有效印章上的名称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协议无效。学生填写自己的专业名称时,要与学校教务处的专业名称一致,不能简写。
4.试用期与见习期的时间。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采用试用期,根据合同期的长度,可以有1个月或3个月不等,通常试用期为3个月,不得超过6个月。
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一般采用见习期,通常为一年。试用期和见习期只取其中之一,将另一项划去。
5.违约金。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商确定。
不少单位为了“留住”学生,指定高额违约金,以此约束学生。学生可在协商中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5000元。
6.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属于“格式合同”,但“备注”部分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可将签约前达成的休假、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说明,如发生纠纷,可以及时向法庭举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7.签订“协议”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等用人单位填写完毕、盖章后再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盖章。
对于违约现象,协议中写明为“甲乙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协议,一方解除协议不当或违反本协议条款规定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__元”。学生要明白,不能把违约当儿戏,一旦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会影响自己的诚信记录。
用人单位对手持多份协议、“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是相当忌讳的。 8.毕业生协议书通常备注事宜 录用条件: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和身体健康状况。
违约金:3000元至5000元 9.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常见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过了期还有效吗?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仍存在劳动关系的,视为延续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
当事人就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的,其续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从签字之日起不得少于1年;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劳动者要求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即行解除,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般情况下违约费是多少? 约定违约金的基本原则:一是违约金的数额应考虑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承受能力;二是约定违约金时双方要对等。 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要求支付的违约金偏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违约程度、实际收入水平、用人单位的损失等情况综合考虑。
对于违约金约定偏高显失公平的,仲裁委员会可以酌情降低。 收取押金是否合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第2条规定:“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押金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
未获得相应报酬是否可以提出解约? 我国《劳动法》第32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相应报酬,如果单位不履行,可去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仲裁后,如对仲裁不服还可在接到仲裁之日起60天内向当地法院起诉,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